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13篇
  免费   11900篇
  国内免费   6955篇
电工技术   8792篇
综合类   10446篇
化学工业   12935篇
金属工艺   6495篇
机械仪表   6465篇
建筑科学   7025篇
矿业工程   4092篇
能源动力   2798篇
轻工业   11611篇
水利工程   3249篇
石油天然气   3578篇
武器工业   1643篇
无线电   9240篇
一般工业技术   8086篇
冶金工业   11425篇
原子能技术   1625篇
自动化技术   13263篇
  2024年   326篇
  2023年   1693篇
  2022年   3935篇
  2021年   4986篇
  2020年   3625篇
  2019年   2484篇
  2018年   2721篇
  2017年   2939篇
  2016年   2681篇
  2015年   4374篇
  2014年   5503篇
  2013年   6530篇
  2012年   8115篇
  2011年   8475篇
  2010年   8077篇
  2009年   7445篇
  2008年   7511篇
  2007年   7287篇
  2006年   6355篇
  2005年   5044篇
  2004年   3686篇
  2003年   2505篇
  2002年   2337篇
  2001年   2112篇
  2000年   1745篇
  1999年   970篇
  1998年   2889篇
  1997年   1701篇
  1996年   1123篇
  1995年   684篇
  1994年   578篇
  1993年   599篇
  1992年   156篇
  1991年   162篇
  1990年   148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115篇
  1987年   94篇
  1986年   92篇
  1985年   58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48篇
  1980年   81篇
  1979年   21篇
  1977年   160篇
  1976年   284篇
  1959年   36篇
  1951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 毫秒
81.
介绍了水泥辊压机终粉磨系统及运行情况,与辊压机联合粉磨系统生产的水泥以及所配制的混凝土进行了对比,水泥辊压机终粉磨系统电耗大幅降低,两种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82.
83.
采用基于优化的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算法建模,提出了考虑材料参数、几何参数等多因素的弯管回弹精确预测和高效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非线性惯性权重及遗传算法的杂交算子,改进了粒子群优化(PSO)算法,进而通过改进的PSO算法对BP神经网络进行优化,构建了基于改进的PSO-BP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回弹预测和补偿模型。以多种规格的铝合金数控弯管构件为对象,将实际生产中不同规格、批次、成形参数下回弹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实现了所建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应用验证。所建模型获得的预测结果平均相对误差为6.3%,与未优化的BP神经网络等传统模型相比,预测精度最大提高了18.5%,计算时间可从1.5 h缩短至300 s,同时实现了回弹预测与补偿精度以及计算效率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4.
The effects of local body cooling on thermal comfort and sleep quality in a hot environment were investigated in an experiment with 16 male subjects. Sleep quality was evaluated subjectively, using questionnaires completed in the morning, and objectively, by analysis of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signals that were continuously monitored during the sleeping period. Compared with no cooling, the largest improvement in thermal comfort and sleep quality was observed when the back and head (neck) were both cooled at a room temperature of 32°C. Back cooling alone also improved thermal comfort and sleep quality, although the effects were less than when cooling both back and head (neck). Mean sleep efficiency was improved from 84.6% in the no cooling condition to 95.3% and 92.8%, respectively, in these conditions, indicating good sleep quality. Head (neck) cooling alone slightly improved thermal comfort and subjective sleep quality and increased Stage N3 sleep, but did not otherwise improve sleep qua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local cooling applied to large body sections (back and head) could effectively maintain good sleep and improve thermal comfort in a hot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85.
为了缓解埋管区域土壤的热量堆积问题,提出了埋管换热器按内中外、块状、间隔三种分区运行的策略,利用CFD软件建立了10×10的井群换热模型,对地源热泵系统在三种分区与不分区运行策略下运行十年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分区运行策略对土壤温度分布和土壤热堆积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可知:不分区、内中外分区、块状分区、间隔分区四种运行策略下埋管区域的平均温度分别为25.23、23.31、23.06、23.28℃,最高温度分别为40.62、32.77、40.65、38.93℃;分区运行较不分区运行可以有效缓解热堆积作用,埋管区域整体温度较不分区运行时降低了2.00℃左右,内中外分区策略可以显著缓解埋管区域热堆积。  相似文献   
86.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precipitation location of the secondary phase of an as-cast Ti-25V-15Cr-0.3Si titanium alloy were investigated via isothermal compression experiments and heat treatment. The average aspect (length-to-width) ratio, average area and size of the grains at different heat treatment temperatures and holding time were analyzed and the effects of deformation and annealing time on the grain area and size were consider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grain size wa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height reduction and holding time. Grain growth was significant when annealing time increased from 10 min to 2 h at 950 °C and height reduction of 30%; however, grain growth was minimal at annealing time between 2 and 4 h. Many dispersion particles were observed to form in continuous chains; the precipitation location was confirmed to be along initial grain boundaries, and the dispersion particles were identified to be Ti5Si3 phase by TEM.  相似文献   
87.
以羟甲基化木质素和纤维素为原料,NaOH/尿素水溶液为溶解体系,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羟甲基化木质素/纤维素气凝胶粒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X射线衍射(XRD)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羟甲基化木质素分子通过氢键作用附着在纤维素骨架上,气凝胶内部仍保持三维网状结构,羟甲基化木质素的引入使得气凝胶表面出现明显收缩,网状结构的致密度随着羟甲基化木质素用量提高而逐渐降低;同时气凝胶粒子具有纤维素Ⅱ型红外吸收峰和XRD衍射峰;粒子表现出Ⅱ型吸附/脱附等温线,孔径均在15 nm以下,且随着羟甲基化木质素用量不断提高,比表面积、孔容均有所减小,HKL-4的比表面积为105.3m2/g,孔容为0.336 6cm3/g,孔径为13.67nm。吸附性能分析表明在25℃下吸附5 h,HKL-4气凝胶粒子对金胺O、亚甲基蓝和罗丹明B的吸附量分别为33.06、96.06和43.26mg/g,对亚甲基蓝的饱和吸附量可达208.7 mg/g,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主要为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88.
在水热条件下通过无模板剂法合成了连续的ZSM-5沸石膜,并将其用于生物油的渗透汽化以进行高效脱水分离。ZSM-5沸石膜在强酸性、多组分的生物油体系中保持了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和优异的分离选择性,但在分离过程中面临着较强的膜污染问题,导致了膜通量的大幅下降。ZSM-5沸石膜的再生研究表明,膜的渗透通量随着再生温度的升高而逐渐提高。当再生温度为220℃时,ZSM-5沸石膜的渗透通量可以恢复至初始的88%。再生的机理研究表明,ZSM-5沸石膜中大量的晶内孔在生物油体系中极易被污染,从而导致渗透通量迅速下降;而相对较大的晶间孔却难以被完全堵塞,水分子在被污染的ZSM-5沸石膜中主要通过晶间孔进行渗透。上述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调控ZSM-5沸石膜的晶间孔的数量和尺寸大小可有效提升ZSM-5沸石膜在生物油中的渗透汽化脱水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89.
为能较快完成大型水轮发电机定子铁芯和线棒的更换,增加发电机发电时间,提高机组有效利用小时,可采用一种上机架与汇流环整体吊装的工艺,其中整体吊装专用工具的安装是该工艺的关键。在溪洛渡水电站7号、8号和9号机组定子铁芯和线棒更换中,该工艺的应用极大提升了机组检修的效率,而且安全可靠、质量优良、节约资源。  相似文献   
90.
某选矿厂为实现铜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从废石中大量回收原矿,导致原矿性质发生了较大改变,原矿综合铜品位降至0.5%左右。为保证选别质量,确保选厂生产顺利进行,对选厂混合原矿的性质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选厂混合原矿的铜矿物含量较高,铜综合品位在大于0.5%,且大部分已单体解离。根据该混合原矿的性质,分别进行了选铜捕收剂优化试验,选铜抑锌优化试验,选铜抑砷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该混合原矿进行上述优化试验后,铜精矿中铜的品位可达23.66%,铜回收率可达91.52%,符合选厂要求,实现了铜资源的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